close
複製矽谷經驗 蔡英文行不行? | 即時新聞 | 20160215 | 蘋果日報

作者:方頌仁(達盈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史丹佛大學博士)蔡英文總統即將在五月上任,並且將亞洲矽谷作為帶動台灣經濟的關鍵藥方。要借鏡矽谷的成功經驗與發展台鑽為亞洲矽谷,便要先釐清矽谷為何成功?以及如何推動台灣與矽谷的連結。外部經濟要素如技術、創業資本、完整供應鏈、基礎建設、大量人才、鄰近大學等無法完全解釋矽谷的成功,但矽谷的歷史發展特色與無形的文化因子奠定矽谷高科技產業聚落的地位。矽谷獨特的文化實例,如加州法律完全不重視「競業禁止條款」,開放管理風格下矽谷科技公司沒有工會組織;矽谷開放與包容亦反映在移民所產生的多元文化。此外,史丹佛大學扮演矽谷發展很重要的角色,撥出大筆土地推動史丹佛工業園區,積極縮短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差距,成為新竹科學園區的效法典範;再如史丹佛大學1970年成立「授權辦公室」,鼓勵企業將大學內的技術商業化。矽谷教父的前史丹佛大學教授、工學院院長特爾曼(Frederic Terman)退休後受聘到紐澤西州與達拉斯複製矽谷模式,但兩次都失敗。此外,美國還有十一個地區都在複製矽谷發展高科技模式,但至今仍沒有顯著成功能與矽谷媲美的地方。矽谷的成功是否能複製?矽谷的成長基礎是創業,深度分工與公開資訊交流,其成功的關鍵因素是矽谷獨一無二的文化背景,複製的失敗經驗顯示公司的空間聚集不足以創造互惠的共生關係。因此,台灣借鏡矽谷成功經驗的方式是:以目前科技產業快速的變化,政府的角色應該是協助產業界,減少各種與國際接軌的壁壘,站在制高點規劃移民政策、公共建設、稅制及教育改革,產業界自然會找出新方向。1990年代歸國學人帶來美國的直接連結矽谷,促成台灣科技產業的成功。2002年後,台商大量轉移到大陸生產,大陸高端人才回流到大陸發展,台灣軟體產業與網路產業發展緩慢而不足,在後PC時代,面對中國的紅色供應鏈與各國的強勢競爭,台灣科技產業岌岌可危!但是,網路產業將是台灣新的發展契機,移動互聯網提供台灣很好的發展機會,台灣在Apple iOS與Android兩個平台的業績總貢獻值在全球排名分別是第10與第5。此外,生物科技產業為台灣新亮點,將會形成群聚效應與吸引人才。台灣必須借助這一波資本市場的助力迅速茁壯並與國際接軌。1980-1990年代第一波台灣與矽谷的連結是自然形成,透過台灣留學生建立台灣與矽谷的鏈結。但是,目前台灣到美國的留學生大量減少,台灣新興創業家與矽谷的連結非常薄弱,特別是網路產業更少連結。台灣政府在這波鏈結中應該扮演極重要點火的角色,包括合作培訓人才與建立企業網絡,並且透過國發基金投資新創產業,建立台灣與矽谷的長期夥伴關係,有效建立台灣與矽谷的創新技術與人才交流,並深植於全球創新技術產業的之全球供應鏈。本文完整內容將出版於童振源、方頌仁、陳文雄編的《矽谷成功經濟學》。

新聞出處---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0215/796022/複製矽谷經驗蔡英文行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gramhoscar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